袁州会议和黄沙大捷——发生在宜春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 -九游会真人

来源:宜春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发布时间:2016-06-28 17:53:00
 
袁州会议的故事
 

1930年6月,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后扩大为红一方面军),由闽赣边界转战赣西,并写下了“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的著名诗句。然而,由于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幻想“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受这种错误路线的指导,红一方面军由浏阳分三路向长沙推进,三次猛攻长沙不克,部队粮弹缺乏,伤亡剧增,毛泽东审时度势,遂将部队撤围长沙,移师江西,经株洲、萍乡再次进入宜春境内。

1930年9月29日,在宜春城内张天成药铺后栋正厅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史称“袁州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朱云卿、杨岳彬、黄公略、蔡会文、林彪、罗荣桓、彭德怀、滕代远等。毛泽东在“袁州会议”上确定了红一方面军的行动计划,抵制了当时立三中央要红军去攻打大城市的命令,而带领红军攻克吉安,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实力大大增强,为第一次反围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沙大捷的故事

 

1934年1月26日,按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十七师在师长萧克的指挥下,从江西安福的丰田、古江挥师北上湘鄂赣苏区,遭到驻铜鼓的国民党六十二师钟光仁旅和分驻宜丰县城、天宝、潭山的朱耀华十八师的堵截。

2月2日,萧克指挥部队将敌人引入苏区腹地宜丰县黄沙村,并抢先占领了周围的大小山头。3日上午,四架敌机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肖克沉着指挥,当从望远镜中看到敌阵地上摆着白布作标记与敌机联络时,他立即命令战士在阵地上也摆上白布。敌机失去轰炸目标,无法配合敌地面部队作战。红军居高临下,趁机发起冲锋,打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遍野。

黄沙会战,取得大捷。红军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打垮敌军四个团,成为红军早期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黄沙会战”被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教材。

图为黄沙大捷纪念碑

一九九四年,中共宜丰县委、宜丰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黄沙大捷60周年,在当时的战场上建起一座宏伟的纪念碑,萧克上将书写了"黄沙大捷英雄永垂不朽"的碑辞。又作了《贺黄沙大捷纪念碑落成》一诗:黄沙大捷,战胜强敌。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冲锋陷阵,斑斑碧血。红军英名,永垂日月。

弹洞前村壁,今朝更好看。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留下的痕迹却是过去最好的证明。革命先烈,永存不朽!

 

网站地图
宜春市纪检监察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