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与廉洁 -九游会真人

来源:宜春廉政在线发布时间:2014-11-20 15:02:00

今天,我到这里来与大家共上一堂党课,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关廉政方面的问题。讲课谈不上,主要是把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积累的一些资料和体会,和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课怎么上,我也想了很久。我们都是基层干部,大话套话就不讲,我主要跟大家探讨四个问题,即廉洁是什么,为什么要廉洁,怎样做到廉洁,把廉洁当成习惯。

首先,我们说廉洁是什么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于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人们共同认可的廉洁为向导的认识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在不断发扬光大的先进文化。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这种文化。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发展、成功同样也离不开这种文化。

反过来说腐败,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一种让人民群众恨之入骨的现象。一个个腐败现象让我们触目惊心,多少社会的精英,人民的公仆,在腐败这个恶魔的引导下,无视人民,无视社会群体,为了自我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结果断送了自己大好前程,成为了历史永久的罪人。

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想要做一个简单的人是越来越难了,是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的更好,怎么样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却是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廉洁?我觉得就是你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能不能懂的分寸和知足之理。其实谁不想有大把大把钞票来过好日子?但是你要知道正确的办法去过上幸福的日子,而不是靠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择手段来过好日子。

为了加强廉洁修身自我教育,我们要培养责任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生活在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的社会环境中,应该做道德,纪律,法律所允许的事,坚决不做违反各种行为规范的事。要杜绝有贪婪,侥幸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无论自己处在何种环境中都不应该丧失良心和做人的准则。诚信做事,廉洁做人。这样就算不富有,至少你的内心过的不后悔。

第二,为什么要廉洁

作为一个公民,要廉洁;作为一个公务员,更要廉政。为什么要廉洁、要廉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一)廉洁,是做人的道德基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传统文化历史的伟大民族,“廉洁”的思想源远流长,古圣先贤把“廉洁”作为立身、安家、存国的根本。《管子﹒国颂》中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这里所称“立人之大节”,就是我们常说的“立身之本”,也就是做人的底线。为什么把“廉”视为做人的底线呢?因为“不廉则无所不取”。就是说人一旦有了贪念,就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什么都敢收、什么都敢要、什么都敢拿、什么逾规越矩的事情都敢做、对什么人都斤斤计较,这样的人最终会众叛亲离、自取祸乱。清代和珅,雁过拔毛,富可敌国,煊赫一时,最终落得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下场!与此相反,能够抵挡住诱惑、不贪不占的人,往往也是品行高洁的人。一代清官包拯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河北第一秘”李真伏法后,母亲和儿子带着他的骨灰到张家口老家,居然无处可以归葬。贪腐之人,生前遭人唾骂,死后无处安魂,道德之卑下,人心之鄙视,可见一斑。

(二)廉洁,是做事的行为准则

作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中很多原则需要遵循,“廉洁”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一个。做事,最讲究公正,而廉洁是公正的前提。林则徐有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事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常常是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理不直、气不壮。因此,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单位,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注重名节、清白自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戒除贪念,才能做到无畏无惧、无私无邪,为公平做事打下基础。在工作和生活中,贪婪嗜财的人,总是蝇营狗苟、急功近利,让人很难信任、很难与之合作共事;而洁身自好的人,光明磊落,不贪不占,办事让人放心、合作让人交心、共事让人舒心。一个人,要是在钱财的问题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就算做到了“大事不糊涂”。这样的人,就是值得信赖的并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甚至是可以托付大事、委以重任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在钱财的问题上稀里糊涂,经不起诱惑,犯低级错误,见利忘义、因小失大,在其他事情上就不见得会是个明白人。

(三)廉洁,是做官的基本要求

官员,是公务人员,所为乃“公家之事”。“清正廉洁”是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官声的主要标准。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清官”情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最能干的官员,而是最清廉的官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权力决定着老百姓的命运,又总是受到金钱的诱惑,只有清廉的官员,才会不为金钱的诱惑所动,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一视同仁地对待老百姓。对于为官者来说,职务代表着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就是“做事”。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有过著名的“周期律”对话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曾经多次拒绝国民党政府征召,但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后,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专门发表了《为参加行政工作一封公开信》,对自己为什么愿做新中国的官进行了说明:“35年来给我官不做的我,现在为什么做起来呢?这点愿向诸位说明一下: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黄炎培先生一语破的:人民的官员是做事,不是做官,做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做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是为“做官”还是为“做事”,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老百姓最清楚,也会作出客观的评判。为做事而做官的人,会被人民所尊敬,而那些做官却不做事者,只会遭到老百姓的唾骂。我们走到今天的岗位,很不容易,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选择了做官,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不能盲目攀比,在利益面前应有一颗平常心、守住廉洁关。

第三,怎么来做到廉政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一个人廉洁一次、两次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清正廉洁。我们不强求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楷模,但可以要求每一个人都头脑清醒、不犯错误。只要做到了以下八个方面,就可以称之为合格了。

1、慎初。当第一次面对诱惑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明朝嘉靖年间的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王廷相曾经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天,他乘轿子进城,有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很小心地循着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赃了鞋,可后来一不小心踩到泥水里,以此便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时候,一个偶然的因素“坏了自己的规矩”,吃了不该吃的饭,收了不该收得钱,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一个人,决不能总是寻找借口,用“下不为例”为自己开脱。

2、慎微。就是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要把握好自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腐败也不例外。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温水青蛙”实验。起初,实验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在生死关头,青蛙用尽全力跃出油锅,安然逃生。半小时后,实验人员在同一个铁锅里盛满冷水,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回锅里,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不知究竟,在温暖的水中自得其乐,等它感到难以忍受,想奋力跳出逃命时,浑身乏力、为时已晚,只能呆在水里,任由煎熬。这个实验,揭示一个残酷的事实——突如其来的刺激往往让人奋起面对,而不温不火的腐蚀却使人麻木不仁。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中,拉拢腐蚀者是很讲究策略的,总会给你一个不好拒绝的理由、一个恰到好处的“心理调试期”,一步一步攻破你的防线。要想做到洁身自爱,必须防微杜渐,注意小节,“勿以恶小而为之”。

3、慎独。就是在缺乏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要把握好自己。东汉杨震,自幼博览群书,人称“关西孔子”,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奉命出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借宿县衙。县令王密曾得杨震举荐,深夜,王密怀揣十金,到杨震住处感谢知遇之恩。杨震吃惊而严肃地说:“我生平以清白要求自己,你难道不了解我的为人吗?”王密说:“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去。这是“暮夜却金”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违纪行为大多是在隐秘状态下发生,“慎独”非常重要,清白自守是个人品性,“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便你知、我知,也不能自毁清誉。

4、慎交友。就是要慎重选择朋友,注意“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古人称品格端正、使人敬畏的朋友为畏友,称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为诤友,称情谊坚如金石之友为石友,这都属于“君子之交”的范畴。北宋诗人苏舜钦有诗曰:“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要”,赞扬了“君子之交”。唐朝诗人张谓在《题长安壁主人》中写到:“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讽刺了“小人”之交。一个人,结交的朋友如何,既体现了自身的格调,也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因交友不慎而失足落水者不可胜数。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5、节制欲望。朱熹有诗云:“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现在,来自各个方面的“糖衣炮弹”确实很多,手段之隐蔽、形式之多样、用心之狠毒是很难想象的。如果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把握不住自己,就很可能落入圈套,走上犯错误的道路。在诱惑面前,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顶得住,有的人却经不住引诱呢?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私心太重,私欲太强,这往往是犯错误的开始。做人要“知足常乐”,这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面对现实的一种心态。一个人,如果总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对组织和他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十之八九是要出问题的。

6、淡泊名利。作为一个干部,职务越高,手中的权利越大,一言一行的影响就越大,必须时时刻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官大一级,标准就要高一格,要求就要严一分。要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视钱财如粪土”,而是面对名利的宁静与恬然。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会消除今不如昔的“吃亏心理”,比上不足的“嫉妒心理”,不捞白不捞的“占便宜心理”,掩耳盗铃的“侥幸心理”,办事收钱的“补偿心理”,雁过拔毛的“权势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急切心理”,从而坦然地面对权势、地位、金钱、虚名的诱惑。

7、明辨是非。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拉拢腐蚀公职人员的手法在不断改进,越来越多地采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方式,开展温柔攻势。有的人,行贿送礼、拉你下水,还让你感觉他是那么真诚、让你放心;有的人,毫无共同语言,却可以摸清你得秉性脾气、业余爱好,陪你玩得不亦乐乎;有的人,没有丝毫血缘关系,居然记得你或家人的婚丧嫁娶、生辰寿诞,为你打点得妥妥帖帖;有的人,嗜钱如命,居然可以豪爽大气、一掷千金;有的人,粗俗霸道,居然可以装得温文尔雅、低三下四。这种腐蚀方式比明火执仗的方式更狡猾、更阴险,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擦亮眼睛,识别真假,明辨是非。

8、见贤思齐。《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要想雷锋、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即便是身边的同志,如果有比我们强的地方,有我们所不具备的优点,也要主动学习、努力赶上。要知道: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最后一条,把廉洁当成习惯

有位教育家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增长的,所以它的利息是人们终身取用不尽的。”对共产党人来说,能否养成廉洁的习惯,至关重要。一旦廉洁成为习惯,就不会为权力、金钱所惑,就能筑牢防腐之堤。

廉洁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养成的。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是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近年来,一些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领导干部,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总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廉洁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事开始,从小节着眼,从自身做起。“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这是杨业功将军所作《公仆铭》中的一句话,透过这篇《公仆铭》不难发现,将军之所以能41年如一日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说到底在于他把清正廉洁当成了一种习惯。

养成廉洁习惯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矢志不移的努力。仅有对廉洁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而缺乏与自身懈怠、放任、颓丧等弱点进行不懈抗争的精神,廉洁的习惯是很难养成的。有些人喜欢以“下不为例”开脱、原谅自己,但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慢慢地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从而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安慰自己,认为神不知鬼不觉不可能被发现和查处。他们显然忘了陈毅元帅《手莫伸》里的名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党员领导干部要持之以恒,视“第一次”为“高压线”,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同志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愿我们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把清正廉洁当成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袁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龚法生)

网站地图
宜春市纪检监察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