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史话廉丨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 -九游会真人

来源:市纪委市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2-06-27 09:40:48

编者按:品读廉吏故事,弘扬廉洁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为在全市进一步浓厚勤廉文化氛围,涵养勤廉工作作风,“廉洁宜春”微信公众号现已推出“宜史话廉”栏目,敬请关注。

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

刘梓华(1911—1951年),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人,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队,1929年先后参加地方游击队、工农红军。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参加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战斗,是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之一。

刘梓华戎马生涯20年,身经百战,五次荣立战功,九次负重伤,其中三次起死回生。他的胸部、腹部、下颚等处伤痕累累,成为二等残废军人。1949年,他到华北军区医院休养,身体稍有好转,即出院要求工作。1951年2月,刘梓华患毒性淋巴肿瘤,再次住进医院,经多方救治无效,于4月17日病逝于北京陆军总医院。

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1935年5月初,红军强渡天险金沙江后,风驰电掣地继续北上。此时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队已经进至金沙江南岸,而在前头截击的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杨森的部队,则在南大渡河急进。红军如果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就要被迫向西转入更为艰苦、困难的川康地区,而要迅速渡过大渡河,必须火速拿下泸定桥。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一举夺取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缴获渡船一艘。此时,身任副排长的刘梓华与红四团三营二连的十六名勇士,乘木船强渡成功。红军占领安顺场渡口后,发现用这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大渡河,最快也得一个月。军情紧急,红军必须抢占上游的泸定桥。1935年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商量后,当即做出了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夺取泸定桥决定。中央命令:红4团抢占泸定桥!

接到电令的时候,红四团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路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两天要赶240里是很困难的事情。何况这个时候红4团刚经过鏖战,全团的人都非常疲惫,加上山道又窄又滑,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怎么才能完成军委交代的任务?“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条!”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鼓舞下,全团士气高涨,“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经过两昼夜强行军,5月29日早晨6点多钟,红四团赶到目的地,突破敌人的阻拦,一举夺取泸定桥西岸。这时大部分战士都因体力不支掉队了。而刘梓华自幼习武,身板扎实,体能好,一直走在部队的前面。

5月29日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经干部讨论决定,团部把人分成三拨,一拨负责夺桥,一拨负责掩护,另一拨负责从下游偷渡过河,再和夺桥部队配合夹击守城敌人,其中刘梓华所在的二连被指定为夺桥突击队。会后,二连召开了战前动员会,决定组成一支22人的突击队为先锋。战士们踊跃报名要求参加夺取泸定桥的生死战,其中就有刘梓华。刘梓华深感这次突击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迅速做好充分准备。总攻发起后,他和其他21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大渡河东桥头猛扑。刘梓华和全体队员个个精神抖擞,越战越勇,顾不得随时都有掉入河中的危险,攀沿着铁索稳步前进。三连战士跟在22名勇士后面铺桥板,一连战士跟在三连后面,在铺好的桥板上射击。眼看突击队接近桥头时,川军把堆在东桥头的桥板点着了。面对熊熊大火,南岸的红军首长大声喊道:冲过去,别怕火,敌人垮了!冲啊!最前面的突击队队长廖大珠立即高喊:冲啊!跟我来!第一个冲过火海。第二个冲过火海的是苗族小战士“云贵川”,紧接着,刘梓华和队员一个跟一个地冲进大火之中,闯过火海,扑向东桥头。勇士们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刘梓华一马当先,挥舞着马刀砍向敌人。

此时,红四团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

网站地图
宜春市纪检监察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