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史话廉丨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彭加伦 -九游会真人

来源:市纪委市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2-07-18 16:13:04

编者按:品读廉吏故事,弘扬廉洁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为在全市进一步浓厚勤廉文化氛围,涵养勤廉工作作风,“廉洁宜春”微信公众号推出“宜史话廉”栏目,敬请关注。

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彭加伦

选自埃德加·斯诺著作《西行漫记》,图中背着雨伞组织演唱者就是彭加伦。

彭加伦(彭嘉伦),1906年生,江西奉新人,原名彭声传,又名彭龄,1925年参加工农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教干部局副局长,国务院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局长;1970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1988年《彭加伦文集》完稿时,胡耀邦同志亲笔为他题辞:“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

1926年9月,年仅20岁的他在奉新罗坊参与创建了中共奉新第一个党支部,并任宣传委员。从1930年起,历任红军第八、九纵队政委,红22军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行军途中,他陆续创作了《别》、《追》、《大王山上路难》、《渡金沙江胜利歌》、《战斗鼓动歌》、《夺泸定桥》和《到陕北去》等大量文艺作品。毛泽东率领红军北上途经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时,从缴获的报纸上知道了陕北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消息。毛泽东找来了彭加伦,一见面就说,“加伦将军,你写首歌《到陕北去》。”此后,“加伦将军”的称呼就渐渐叫开了。

不为亲戚谋工作

1949年,东北解放后,彭加伦随陈正人、邵式平等人来到江西,先后任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彭加伦离家二十多年又回到了江西,当上了省里的部长,奉新县罗坊北岭的一些老家人纷纷结伴去南昌见彭加伦,有的接二连三给彭加伦写信。他们认为,只要当了大官的“部长”出面给有关方面、有关领导打招呼,就能给他们安排领导职务或者谋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彭加伦不但没有给他的亲戚“封”一个官,甚至连为他们找工作都不愿帮一把。

1953年,彭加伦两个二十岁出头的堂侄,彭明远、彭明芳兄弟俩来到南昌找彭加伦。彭明远、彭明芳向彭加伦介绍,自己是奉新县罗坊北岭彭家堂兄的小孩,彭加伦听了,很高兴地说:“我和你们爸爸感情是非常深的,我是从心底里感谢他,常常惦记着他呀。我小时候一家十七口人生活在一起,生活也艰苦,受过你们爸爸的不少帮助。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彭家人在一起打麻糍,大家凑份子打麻糍,麻糍打好后,秤称着平分。那时,全村老幼比过年还要热闹。现在都记得,那麻糍又香又甜,又软又黏,真是家乡的味道啊!”

彭明远、彭明芳两人连连点头。

叙旧之后,彭明远、彭明芳两人说:“叔叔能不能帮我们想点办法,最好帮我们在省里或是县里找一个工作?”彭加伦思考片刻,说道:“我是共产党员,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如果只解决我们一家人一姓人的困难,只考虑自己的亲属,那么,我这个部长帽子也戴不住,你们也要理解我哩。明远、明芳啊,你们找工作的事情必须要自己努力啊!明远,你是种庄稼的人,要安安心心种田去,不要有其他想法;明芳,你在生产大队里当民兵连长,我看这工作就很不错了。你们如果有本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有机会参加工作的。这样,你们来南昌一次也不容易,我让警卫员带你们去食堂吃饭,逛一逛省城就回去吧。”

彭加伦的家风

1940年,彭加伦与女干部华炎结婚,后来生育了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子彭宁、次子彭长宏、三子彭长征和两个女儿彭燕燕、彭坚。

彭加伦从不以红军“老一代”的资历居功自傲,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从不去任何名胜古迹游览。一直到去世,他身上穿的还是打补丁的裤子和破棉鞋。他对子女向来要求很严格,家里保持了军队作风,通常非常安静,整个生活既规矩又严肃,特别是来了客人,孩子们都会马上回避,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不许孩子讲究吃穿,要参加劳动,让几个孩子自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作风。

网站地图
宜春市纪检监察网站
网站地图